
Comtoise 钟表的起源。
如果将上侏罗 Comtoise 时钟理解为一个发展过程的产物,那么很明显,在从开始到产品的过程中,即从 1657/58 年到 1700/1710 年期间,从灯笼钟到 Comtoise 时钟,肯定存在中间阶段,因为没有人会认为带有游标擒纵机构和长摆锤的上侏罗 Comtoise 时钟是在画板上的创造,或是马耶家族会议的结果。
上侏罗 Comtoise 绝对不是塔钟的进一步发展,既不是从马耶塔钟发展而来,也不是从 15、16 或 17 世纪其他钟表制造商的塔钟发展而来。
上索恩 Comtoise 时钟是灯笼钟的进一步发展,灯笼钟在 17 世纪末已经采用了来自英国的新元素,如钟摆、锚式擒纵机构和齿条式报时装置。
上侏罗孔托伊斯钟是上索讷孔托伊斯钟的进一步发展,它在 1710 年左右出现了自己的第一批钟表。上侏罗Comtoise钟最古老的有日期和签名的钟是1709年制造的。 我向您介绍的这款钟的外部特征,如锡制表盘和锡制正面、单指针、悬挂支架和下垫片、机芯顶部中央的铃铛以及带有侧机芯门的锻造机芯框架,都立即表明它采用的是上索讷Comtoise机芯。然而,机芯后面没有用于悬挂摆锤的绞架,因此也没有摆杆。机芯笼板背面下方也没有可供摆锤摆动的槽口。很快就可以看出,这款机芯没有摆杆。这枚机芯没有摆锤,而是一个轮式制动装置。
大概没有人会期望在近 350 年后还能找到一个 1670 年+-的钟表,它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状态。当然,这个机芯也经过了维修和/或改动,但其基本结构显示了一个混合了灯笼钟和 Comtoise 钟的机芯。 指针显然是更换过的,因为它显然不是 17 世纪的,而是 18 世纪的。原来的指针比现在的指针粗得多。现在的钟可能是 19 世纪的作品。锡制表盘很可能是真品,但很可能是 18 世纪早期的产品。 锡制的表头可以肯定是 18 世纪的作品,因为它具有典型的洛可可式罗凯尔图案。这款机芯很可能在 1730/1740 年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配备了洛可可风格的新表盘、前盖和指针。
紫铜表盘上的小紧固螺钉都是手工打磨的单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 18 世纪早期的现代化改造之后有任何进一步的改动。
不过,可以看出游丝擒纵机构上部的固定器有所改动,因为它不是原装的,而是用其他钟表的旧部件替换的。边缘擒纵机构本身和齿轮制动装置没有变化,走时齿轮组也没有其他变化。在报时装置的轮组中,挡风玻璃的两翼已被更换;原来肯定是铁制的,现在经过修理后变成了黄铜。 锤子和锤子压力弹簧也已更换。如果您观察一下轮轴,就会发现它们是锥形的,这是 17 世纪早期机芯的典型特征。报时装置轴的锥形尤其引人注目。
当然,这款上索讷混合 Comtoise 机芯是在 1660 年之后制造的,当时灯笼钟仍是主要的制造工具。灯笼钟的运行时间通常为 30 小时左右,轮组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然而,这款机芯的创造者却希望制造一款走时 8 天的灯笼钟,因此创造了这款混合钟。他将灯笼钟机芯的两个不带发条轮的轮组--长度约为 47 毫米的短轴--放在一起,以便同时安装两个发条滚轮--长度约为 69 毫米的长轴--来固定 8 天砝码下落所需的绳子。两块前板为垂直板,而后板的下部向后倾斜,以容纳较长的升降滑轮轴。由于夹板厚度为 3 毫米,灯笼钟机芯(2 个轮组和 3 个夹板)的机芯深度为 103 毫米;在 Comtoise 机芯中,一个轮组(2 个夹板)的深度为 75 毫米。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尺寸与灯笼钟和早期 Comtoise 时钟的通常尺寸进行比较,几乎没有任何偏差。
这款机芯的特别之处除了轮轴棘爪之外,还在于它具有这些后斜板,因为这种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后垂直板、所有轮轴的 75 毫米轮轴以及轮轴棘爪。
与灯笼钟通常的做法一样,螺丝极少。只有锁盘安装在肩部螺钉上,其他部件都是用销钉和楔子固定或固定的。表头和表盘的固定螺丝是十八世纪的,钟座的圆头螺丝是十九世纪的。厚锻造笼板,有些厚度超过 3 毫米,机芯支柱为 10 x 10 毫米,与最早的 Haute Saône 或 Haut-Jura Comtoise 机芯相同。
机芯上有一个悬挂支架,间隔轴缺失,但有孔。机芯有门,笼板上有相应的孔。机芯前端的左右两侧原本安装有小圆锥/花瓶。笼板上的孔依然存在,右侧孔中还保留着拧上小柱子的螺纹件。
以下是该机芯的各种尺寸和数据。
框架:高 203 毫米 x 宽 181 毫米 x 深 103 毫米。
保持架顶板:厚度 2.7 毫米至 3.1 毫米 保持架底板:2.7 毫米至 3.2 毫米
支柱 10 x 10 毫米。( 9.9 毫米至 10.1 毫米 )
时钟:高 300 毫米 x 宽 181 毫米 x 深 158 毫米。
锡表盘:外径 168 毫米,内径 98 毫米。 锡表盘厚度:2.3 毫米至 2.9 毫米
表盘宽 19.5 毫米,厚 4.7 至 5 毫米。
现有指针长 52 毫米,厚 1.5 毫米。原指针可能厚约 4 毫米(根据指针方形的可能位置)。
后机芯板厚 1.8 至 2.0 毫米,前机芯板厚 1.6 至 1.7 毫米。
敲击机构的锥轴厚度在 6.25 毫米至 7.8 毫米之间。 起钉轮锥形轴的厚度在 5.1 毫米至 5.9 毫米之间。
大地板轮锥形轴的厚度在 5.5 毫米和 6.1 毫米之间。
右侧的走行轮为逆时针绕线。保持架左侧的打火机组是顺时针绕线的。这一点可以从两个砝码紧贴保持架两侧边缘的事实中直观地看出。这种逆时针上发条系统是灯笼钟的改良。
在灯笼钟中,两个发条轮一前一后排列。砝码通过拉绳或链条向上拉动。前发条组绕在右侧,即链轮的逆时针旋转方向;后发条组绕在左侧,即链轮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这意味着两个砝码分别悬挂在左右两侧的中央位置。如果两个砝码都悬挂在一侧,悬挂运动就会在墙上移动,砝码就会相互接触。
由于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还发明了用于帘子线/链条的无尽缠绕装置,因此在灯笼钟中只需转动走线轮/链条轮,而打簧装置的走线轮/链条轮则无法转动。悬挂砝码的滑轮可以分散走时轮和打簧轮的压力,砝码也悬挂在机芯下方的中心位置。
如果现在将灯笼钟的两个轮组并排安装在一个笼子里,就必须将走时轮组放在笼子的右侧,而打簧轮组放在笼子的左侧,否则两个砝码就会在中间相互接触/干扰。
在上索恩 Comtoise 腕表进一步发展为上汝拉 Comtoise 腕表的过程中,基础轮的上链系统发生了变化,现在两个轮组均按顺时针方向上链,因此左侧砝码悬挂在框架中心的左侧,而右侧砝码则悬挂在框架的边缘。
上索恩 Comtoise 机芯左右两侧悬挂的砝码的醒目外观清楚地表明了它们与灯笼钟的关系。
如果两个发条的旋转方向相同,给钟表的砝码上发条当然会更容易、更实用,而且对使用者来说危险性也更小。在 Haut-Jura Comtoise 腕表中,这从一开始就是标准配置(后来的表款中只有极少数例外)。即使在走时齿轮组位于右侧、报时齿轮组位于左侧的 Haut-Jura 机芯中,两个齿轮组都是逆时针上链。
灯笼钟和 Comtoise 钟或其他类型钟表的过渡形式或中间形式可能极为罕见。在许多情况下,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而在近 350 年后,能找到这样的混合钟确实是一个奇迹。然而,一旦发现了这样的钟表,它们就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所知道的钟表类型是一个发展过程的结果。